“同学老爸教我们吹葫芦丝”
泉州市晋光小学推行“家长义工”制度,已有240多名家长参加
东南早报记者 吴丽娇
早前,泉州市机关幼儿园邀请当医生的家长开展关于认识牙齿的讲座;泉州市丰泽幼儿园邀请当小学老师的家长为学生上生动的语文课……
如今,泉州市晋光小学的家长义务教学学生吹葫芦丝,课程还列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,定于每周三下午。有的家长说,取家长职业资源优势为教学所用,在小学同样适用,能让孩子们接触到更丰富的世界。
240多名家长开课 课程列入日常教学
上课铃声一响,同学安静地等着林华辉“老师”的出现。不一会儿,林华辉走进课堂,手里拿着竹笛葫芦丝。
因为是第一堂课,同学们要学好姿势。这可不简单,大家胡乱抓着葫芦丝,吹出一阵阵刺耳的响声,最终,在林华辉的指导下,大家逐渐找到要领。“学生要真正学好姿势,大概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。”课后,林华辉还请班主任帮忙传达:“大家每天都要在家长的帮助下,抽出20分钟课外时间学习葫芦丝,进步才会快一些。”
“这个课程已列入一年4班的日常教学中了,定于每周三下午。”晋光小学校长黄加贤说,这是学校正在推行的“家长义工”制度的做法之一,家长根据自身的兴趣、爱好、职业优势,义务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,或者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帮助。比如医生可以为教师、学生、家长讲授医学知识,警察可以进行法制教育,帮助维持秩序。“目前已有240多名家长报名,自愿加入到‘家长义工’的队伍中来。”
黄校长说,推行“家长义工”,目的就是发掘和运用家长的人力资源,同时也鼓励家长主动关心教育,支持教育并参与在学校的管理中来。
学校创设平台 整合家长的教育资源
经了解,记者发现,早些时候泉州有多所幼儿园有着与晋光小学相似的做法,均是利用家长的资源,比如泉州市直机关金山幼儿园曾邀请学生家长—— 一名高校教授,为其他家长开设《亲子阅读指导——创建书午家庭 培养阅读兴趣》的讲座;泉州幼师附幼邀请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工作的学生家长,为幼儿开展一场“如何当医生”的助教活动等。
家长林先生说,学校创设一个好的教育平台,让家长也能尽其所能,将不同的行业知识和人生体验教授给学生,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,增加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,能很好地整合家长的教育资源。“值得推广,前提是不要流开形式。”他说。
晋光小学的郑老师也抱有相同看法,她说,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让家长走进学生,了解校园生活并参与在教育教学中来,使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,实现教育的优势到补。“这种形式很好,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还能培养多种技能。”
【本文刊发于《东南早报教育周刊》2012年3月16日C15版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