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务公开Press Center

诀议、决定及执行情况

> 党务公开 > 诀议、决定及执行情况

科学管理求效益 创新教育促发展
来源:本站 作者:超级管理员 点击:8324 发布日期:2011-03-07

泉州市晋光小学    杜德专    2001.4

    我们已经走进知识经济时代。所谓知识经济是指经济的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、信息的生产、传播和使用,这个时代知识与智慧高于一切。我们常常通俗地说,当今是点石成金的时代,承载信息的硅片,就是石头提炼而成,而点石成金的“点金术”就是知识与智慧。学校的教育与管理,就需要知识与智慧。
    一、确立学校管理的科学理念。
    在这个时代,学校行政管理,不能没有权力的作用,但权力与智慧相比,智慧大于权力。既不要迷信权力的作用,也不要轻易地以权力指挥一切。对于善于思考的人,权力对智慧的损害远远超过迷信与愚昧。所谓权力,说白了就是让人家听你的话。现实中没有智慧的权力,往往是有权无力,而充满知识的权力,权力才是无限的。因此,在学校管理上,要给干部和教师更多的知识与点子,不断用最新的观念、最新的知识武装他们的思想。要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潮头,自己首先应该是勤奋学习新知识的人,孜孜以求智慧的人。管理的精要是靠人去做事。如何管好人、管好事,一是以平等、真诚、民主的文化聚集贤才,即聚集有智慧的人,给他们以展现才智的空间与环境;二是以兼容、有序、衔接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。靠做事去提高人的作用,实现对人的管理,而不是靠管卡压把人管住。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,是行使好校长职责与权力的关键。
    二、追求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。
    蔡元培先生创建北京大学时,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思想: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”这种兼收并蓄,博采众长的学术思想,使北京大学学术水平不断创新。当今时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兼容。
    所谓兼容,从对人的管理上,就是团结大多数,团结具有多种特长的人一同共事,不排斥意见不同的人。从对事的管理上,就是善于整合。学校的时空是有限的,在有限的时空,使校内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都能产生最好的教育效应,而不是“单打一”,管理者一定要学会整合。所谓整合就是把各种教育活动、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重新组合,而产生整合效应。如为了迎接新世纪到来,我们同广电部门联合举办“温陵小太阳”系列教育活动,有“校园小歌手演唱”、“现场书画表演”、“急救常识技能表演”、“英语歌舞表演”、“五项素质技能选拔”、“中队主题会”、“社区教育活动”、“社会实践活动”、“科技作品展示”等等,这是一次文体科技教育活动,智育活动、德育活动渗透其中,让学生带着童年走进新世纪,做新世纪的主人。因此,学生人人在这系列活动中点燃了学习热情,展现了全新的自我。这就是兼容。
    所谓有序,是在管理中充分注意各项工作的过程、阶段的序化,把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想细、做细。从时序上,是要把学校各项管理在时间运行的先与后,快与慢定出时间表;从空序上,是要注意工作运行的层次,位置上的排列,在管理中让教育、教学、各就各位;从程序上,是要找到工作内在的流程、方法与步骤;从秩序上,是要建章立制,要在原有基础上,修改、补充、健全各项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,各展其能,动作协调,奖罚分明的刚性管理制度,使其在工作运行中发挥作用。
    所谓衔接,就是把学校一切活动都与市、区教育工作接上轨,为当地的“两个文明”建设服务,同时要有自己的教育特色与特征。
    三、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实施。
    广大家长最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名校,把孩子培育成名人。因此,他们最关心的是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,甚至能与国外学校相比美。
    办学水平涉及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,使普通学生获得理想发展,这是素质教育的精髓。要确立抓创新,出特色,办名校的办学目标,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实施,从三个方面做文章:
    一是强化教育特色。从未来教育和校情出发,创办科技教育特色,突出科技启蒙教育、信息技术教育和创造创新教育。通过营造环境课程,强化学科教育,落实管理措施等途径整体推进,分步达成管理目标。根据学校97年确立的“加强实践教学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”的教科研课题,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,积极推进“学科教学改革,创新精神培养,实践能力训练,信息技术应用”四结合教改试验,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。
    二是狠抓造名师优生的工程,使大批教师和学生脱颖而出。对学生的素质教育,是一个多层面、多角度、互动互补的立体工程;而创新,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要素。其培养,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立体工程的一切层面、所有角度。如果教师缺乏创新素质,岂不成了“天桥的把式”,又怎么能以“身教”的师表来树楷模,导方向,作人梯?因此,高素质的教师队伍,首先必须是有创新素质的队伍,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。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必须是成体系、全景式的,必须是再生与辐射能力的。前者是指教师的创新,应该包括教学理念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、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协调一致、相辅相成的创新;后者是指教师的创新素质,主要不是体现于教案中、课堂里,而是体现于终端--教学对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发展、开花结果。因此,教师要通过学习、学习、再学习,不断更新观念、接受新知,强化创新精神。要破“以教为主”的观念,立“教为不教”的观念;破“一张考卷论高低”的观念,立全面考察创新能力的观念;破“自我封闭”的小国寡民教育观念,立开放办学的国际化大教育观。唯有如此,教师才能不做知识的传声筒,而做引导学生参与的组织者;不做南辕北辙的拔苗助长者,而做开聪启智的智能开发者。不是逼着学生前进,而是当好助跑器,帮学生发力冲刺;不总是领跑,更多地应该指路,让学生自己去披荆斩棘。同时,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。因为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,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,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,哪怕知识再渊博,也决不是称职的教师。教师首先要有乐观豁达,对生活、对前途充满信心。其次,要心态平稳,有较强的耐挫能力,工作中、生活中遇到困难,都要善于克制自己,尽可能减少情绪冲动。第三,要宽容大度,全面地观察和评价学生,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,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宽容,不能耿耿于怀,抓住不放。
    三是抓基础建设、常规建设,促教育创新与教育特色。要坚持抓常规,基础保质量;抓创新,特色促发展。扎扎实实地抓基础文明与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建设,提高“减负、优质、高效”的办学效益。
    21世纪,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,科技、通讯、各种信息手段的飞速发展,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。各种知识、新兴的学科都在不断膨胀着,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即将要融入的社会环境。所以,要从基础性、发展性、多样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出发,努力探索如何构建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体系,建造整合教育工程,充分发挥面向全体学生,促进全面发展,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,拓宽学生对外交流、交往的能力,锻炼学生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的本质等多元文化教育功能。